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晓副
3456
所有文章
5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痱子的表现与防治
痱子的表现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3-01-08
浏览:7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的皮肤经常会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小红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痱子。通常痱子的外观是有个体差异的。那么痱子是怎么发生的呢?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和预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热疹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高温闷热的环境,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湿肿胀,使汗腺导管变窄或堵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到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容易发生在皱褶处。

由于环境高温高湿,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导致汗腺导管变窄或堵塞。汗腺导管内的汗液因内压升高而破裂,溢出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在汗孔处产生丘疹、丘疹和小水泡。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有人认为汗毛孔堵塞是因为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是与皮肤表面增殖的微球菌有关。

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溢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型:

1.晶体粟粒疹

又称白痱子,是由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的汗管溢出的汗液引起的。常见于高热、多汗、长期卧床、过度虚弱的患者。

2.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刺,是由于汗液从棘层的汗管溢出而引起的。急性起病,皮损呈圆形、尖状、针状、密集丘疹或成批丘疹,周围稍有潮红。皮损消退后,有轻微脱屑。

3.脓疱性粟粒疹

也被称为脓肿。多由红色痱子发展而来。皮损为致密丘疹,顶部有针头大小的浅表脓疱。脓疱通常含有无菌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度粟粒疹

又称深部下疳,是由于汗液溢出于真皮上部,特别是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所致。常见于严重的复发性红色粟粒疹患者。皮损为致密的肤色小水疱,清晰不易刮伤,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减小。

3诊断

根据热环境下皮疹的发病情况,多发生在皱褶处,为密集分布的丘疹或非炎性水疱。出汗后明显增多,症状不明显。天气转凉就不难诊断了。有时应与夏季皮炎相鉴别。后者有明显的季节性,皮疹为大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疹,瘙痒剧烈。

4痱子的治疗方法如下:

1.局部治疗可外用痱子粉等外用清凉粉,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等清凉止痒洗剂;对于脓疱,可外用2%时宇炉甘石洗剂和黄连粉。

2.系统疗法。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肿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痱子的预防: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减少出汗,利于汗液蒸发。2).衣服要宽大,以利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湿衣服。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经常用温水洗澡。4).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以防二次感染。

在炎热的夏季,痱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出现痱子时也不必惊慌。正确认识它,完全可以防止它的发生。但由于夏季是各种皮肤病的多发季节,建议患者遇到类似症状时,最好去医院检查,以免误诊。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