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疖疖是指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引起局部红肿热痛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可分为头疖、无头疖、疖、疖等。表现为色红、灼热、疼痛、根浅突起、膨胀势有限,幅度约3厘米,易流脓、塌陷、收缩。相当于疖、头皮穿通脓肿、疖等。在西医里。疔疮,中医认为是热毒侵肤所致,属于疮疡热证,故又称“热疖”。比如指甲小,反应重的疖子叫疖子。疖子最常见于头、面、颈、背、臀。疖子主要见于面部、手指和脚趾。疖子虽小,其预防和治疗不容忽视。
疖子在夏季多发,原因有三。
一、夏季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增多,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堵塞毛孔。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乘虚而入,在毛囊和皮脂腺大量生长繁殖并引起化脓性感染。汗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酸,是细菌生长的良好介质。所以,如果出汗后不及时清洗更换衣服,或者穿不透汗的化纤衣服,都有可能刺激皮肤,引起感染。
第二,夏天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烦躁不安,会导致抵抗力下降,也助长了细菌繁殖,容易导致皮肤感染。
第三,夏天大量摄入含糖饮料或水果。这样会使血糖升高,影响白细胞杀灭细菌的能力,容易导致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避免疔疮的五点建议。首先,每天要保证7-8小时的良好睡眠。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为宜。第三,多喝水,最好是凉开水和淡茶。第四,勤洗澡,注意使用弱酸性肥皂或浴液;用温水洗澡,不要用冷水冲,以免刺激皮肤。尤其是洗澡的时候,不要把皮肤擦红,会感染皮肤的。沐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第五,透气吸汗的宽松棉服,一旦被汗水浸湿要及时更换。应避免自行用药。皮肤的任何部位都应该红、肿、热、痛。应该及时去医院正规治疗。自敷药物,尤其是氯化汞、龙胆紫,对伤口有毒性,容易造成痂下流脓。自今年年初以来,伤口护理中心已经治疗了几十名这样的痂下脓胸患者。有的用中草药治疗不止一个疖子,由一个疖子转为毛囊、皮脂腺多个感染,治疗难度极大。另外,如果疖子反复出现,要在空腹和饭后2小时检查血糖。如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去内分泌科看看是否与糖尿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