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沈涤华
3585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得了皮肤湿疹该怎么办?
得了皮肤湿疹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4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和真皮炎症性皮肤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因为容易复发,很难彻底治愈。而且大多数人对湿疹了解不多,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湿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湿疹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湿疹患者可以服用一到两种适合患者的抗组胺药物,可以起到很强的镇静止痒作用。部分感染患者可服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局部可涂炉甘石洗剂,疮疹、破流水可用3%硼酸水湿敷。皮质类固醇虽然有消炎止痒的作用,但是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且无法根治。长期使用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再次使用其他抗过敏药物时,疗效明显降低,应慎用。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和辅料,如何组合,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1)湿疹外用要注意什么?

外用药物在皮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外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剂型的正确选择,一个是药物的正确选择,两者对达到疗效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1、剂型的正确选择

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或水疱为主要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或渗出或渗出时,使用振荡剂或粉剂;大量渗出时,用溶液冷敷湿敷,外用涂油。

亚急性期:炎症逐渐消退。如果皮损糜烂,有少许渗出,仍可选择溶液冷敷湿敷,外用涂油或膏体;如果皮损为丘疹或斑块增厚,可选用乳剂或软膏。

慢性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角化、干燥、浸润。肥厚型为主,可选择乳液和软膏;软膏、制剂和膏药可用于治疗苔藓样变化。

2.正确选择药物。

(1)药物的应用应从低浓度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浓度。

(2)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如年龄、性别、皮损面积等。

(3)一旦发现对药物过敏或有刺激性,应立即停用,改用其他药物。

(4)要不断改变药物的剂型和种类,防止耐药性影响疗效。

3、使用方法要正确。

(1)炉甘石洗剂为振荡剂,使用前应摇匀。保持湿溶液的清洁和敷料的湿润。

(2)外用药物后清洗时要小心,以免造成局部刺激。

(3)乳液可以用湿水洗去,而膏体需要用油擦掉。

(4)非保持脱敏疗法在湿疹中的应用。

(2)湿敷在湿疹中的作用

湿敷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见效快,容易掌握。燥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皮肤血管的收缩或血管的扩张来减轻炎症,抑制渗出,也可以通过冷热来降低周围神经的冲动,达到止痒的目的。它还可以清除受影响部位表面的污垢或刺激物。

1.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湿敷?

对于急性红肿、大量浆液渗出、糜烂面或多或少结痂的皮肤,应采用湿敷。对于继发感染较多的伤口,清创后应进行湿敷。

2.什么情况下用冷湿敷,什么情况下用热湿敷?

开放式湿敷多为冷湿敷,封闭式湿敷多为热敷。急性湿疹表现为红肿、渗出、糜烂时,常采用冷湿敷,但渗出明显、瘙痒剧烈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冷湿敷无效时,可采用热湿敷。

冷敷要在10℃左右,热敷要在40℃到60℃左右。应小心避免烫伤。

3.湿敷为什么要保持湿润?

当使用湿敷料时,敷料必须保持湿润。以不自动滴为宜,也不宜擦干,否则会刺激伤口。因为湿润的纱布可以不断地吸收伤口的分泌物,而且经过药液的消毒和收敛,伤口会逐渐愈合。

4.如何正确湿敷?

将6-8层等厚的纱布或布浸泡在药液中,然后取出轻轻挤压至不滴漏,覆盖在患处,大小应与皮损相等。开放式湿敷应每10-20分钟换一次(冬季可稍长),持续1-2小时,每日3-4次,每次间隔可敷少量油类药物。锁定湿敷可将药垫敷于患处,然后在敷料上覆盖一层有小孔的塑料薄膜(禁止塑料过敏)进行包扎,每2-3小时更换一次,每日3-4次。每日湿敷的次数和每次更换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病变的情况而定。一般炎症明显渗出时,变化次数要多,否则可相应减少。

5.湿敷的注意事项

(1)注意湿敷垫与患部皮肤的紧密接触,尤其是头部、腋窝、阴囊。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按时更换。天气热,炎症渗出时间长,在秦英换一些:打开湿敷,换的时候脱下敷料,重新浸泡在药水里。不要将水直接滴在敷料上。每次湿计数后,清洗敷料,煮沸消毒后再使用。湿药液最好有杀菌或收敛作用。如果封闭的湿敷垫在疮面干燥难揭,应在药液浸泡后慢慢揭去,不可强行揭去,以防损伤上皮。

(2)对大面积皮损进行湿敷时,应适当注意药物的性质和浓度以及湿敷面积的大小。如果面积较大,一种药物的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持续吸收造成蓄积。此外,在对大面积皮损进行冷敷和湿敷时,可轮流对部分伤口进行冷敷,以保持体温,防止受凉。

湿疹不仅非常痛苦,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湿疹患者要想早日治愈康复,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点,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建议。采用药养结合的方式,好好治疗和保养。在此,也祝广大湿疹患者早日康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