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樊茂蓉
3670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08
浏览:2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不明。可能是:

1.病毒感染,尤其是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等。

2.化学因素,特别是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肿瘤化疗药物和苯等。抗肿瘤药物和苯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而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农药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测量关系不大,但与个人敏感程度有关。

3.长期接触X射线、镭和放射性核素会影响DNA复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数量。

传统理论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组暴露于某些致病因素后获得的抑制性综合征,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

第一,原发性和继发性造血干细胞缺陷,种子理论;造血微环境缺陷,这是土壤理论;以及免疫异常,也就是蠕虫理论。其中,造血干细胞缺陷包括定量和定性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cd34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正常人,其减少程度与病情有关。

二是造血微环境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除造血细胞减少外,还发现骨髓脂肪过多、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性毛细血管坏死等。

三、免疫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和骨髓淋巴细胞比例、细胞亚群、L型T辅助细胞和cd8阳性体抑制细胞的紊乱增加,T细胞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明显增加,髓系细胞凋亡增多。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