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徐艳娟
3459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关于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关于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发布时间:2022-12-29
浏览:40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贫血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同一种疾病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比如贫血。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贫血的知识,所以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临床上常从贫血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上进行分类:

红细胞生成性贫血,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性贫血。

1.异常造血祖细胞引起的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 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与原发性和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损伤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针对骨髓细胞的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受损,导致贫血。根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由遗传引起;获得性PRCA包括两种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PO或红细胞的自身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包括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细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型、淋巴增生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和急性再生障碍性危象。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CDA): CDA是一种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由遗传性红系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引起。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类疾病是造血祖细胞发生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等各种造血系统肿瘤疾病。因为前者有病理性造血、高增殖、高凋亡,发生原位溶血;后者有肿瘤增生、低凋亡、低分化,造血的调节也受到影响,导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导致的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引起的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疾病的骨髓转移、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异常而影响造血。

(2)造血调控因子水平异常引起的贫血: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等。当肾功能不全、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时,会发生EPO缺乏。肿瘤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这些都会导致慢性贫血(ACD)。

3.造血原料是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和微量元素(铁、铜、锌等。).任何造血物质的缺乏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叶酸或维生素B12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缺铁及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而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这种贫血称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这种贫血样贫血的特点是小细胞色素减退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小,中央光染色区扩大。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可以对贫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定要对疾病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彻底的实施对疾病的治疗。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得到治疗。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