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彭华
3652
所有文章
2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发病机制有哪些?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发病机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1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非甾体抗炎药肾病目前也被称为镇痛性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肾毒性损伤、缺血性损伤、免疫损伤。非那西丁在肝脏中转化为对乙酰氨基酚。后者由于亲脂性高,经肾脏排泄过程中容易从尿液扩散到髓质和肾乳头间隙,在局部高度集中,直接造成组织损伤。不同类型的解热镇痛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代谢途径中不同类型的环氧化酶,导致舒张血管的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减少,从而导致肾髓质缺血。

此外,咖啡因代谢为腺苷,导致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乳头缺血性坏死。免疫损伤在镇痛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镇痛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一些解热镇痛药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细胞免疫为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最终可能转变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此外,心功能不全引起的高热、腹泻、脱水、有效血容量不足等可加重肾缺血。联合使用同类药物或利尿剂、老年或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原有肾功能下降等都是引起镇痛性肾病的因素。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病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肾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促进肾功能恢复。一般治疗应力求去除病因,先停用相关药物或可疑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很多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几天后,肾功能就可以得到改善,无需特殊治疗。支持主要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非透析治疗或透析治疗,主要目标是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特殊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尽可能在病理活检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使用,并根据患者治疗反应的优劣、副作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等,综合评估后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来说,如果停用致病药物数日后患者肾功能仍不能改善,肾功能衰竭程度过重且病理提示肾间质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或肾脏病理提示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则需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往往可获得利尿、加速肾功能改善的疗效。没有感染迹象的病人可以服用强的松。如果患者在治疗后1~2周内肾功能有所改善,可在4~6周后停药,服药时间不宜过长。
刘晓副
发布时间:2023-01-10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是什么病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可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本病是以肾小管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肾小球和血管病变相对较轻。临床发展过程多为隐匿性,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管酸中毒、尿液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等。因为不容易发现,发现的时候疾病已经存在很久了,所以预后差。发病初期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病后期为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有助于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诊断。目前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治疗多为对症支持治疗。
康云鹏
发布时间: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