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李晖
3570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6
浏览:1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母乳性黄疸是指宝宝吸收了母乳中的一些成分,引起黄疸的反应,会导致母乳性黄疸。

之所以会出现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特定的酶成分——葡萄糖醛酸酶,这种酶常引起新生儿的黄疸反应,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升高。

如果母乳性黄疸过高,应及时停止母乳喂养。还要注意的是,母乳性黄疸发生后,坚持多次少量饮水或喂养配方奶粉,可促进胆红素排泄,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葡萄糖醛酸酶,这种酶在出生后接受母乳喂养的儿童肠道中含量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为非结合胆红素,促进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吸收,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生理性黄疸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在出生后两至三个月消退。如果宝宝出生后开奶延迟,肠道蠕动缓慢,就会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导致黄疸持续时间长。如果孩子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是可以的,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用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观察黄疸是否缓解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正常母乳性黄疸停奶48小时后,可以看到肉眼可见的明显减少,再进行母乳喂养。黄疸可以不出现,也可以出现,但比以前少了,可以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王伟
发布时间: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