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当今社会,很多人直到得了重病都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反而错过了最好的治疗。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病,但是很多人对它总是有很多误解。
误区一:
高脂血症甘油三酯含量高。
很多人认为高血脂就是油水太多,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数高。其实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般来说,血脂异常包括三种情况,即血清中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范围,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
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是胆固醇异常,特别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过多,会沉积在动脉壁上,与其他损伤血管内皮的因素一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斑块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血脂检测的重要指标。即使总胆固醇水平不是很高,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仍然要引起重视。
相反,HDL是一种保护性脂蛋白,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如果胆固醇升高只是高密度脂蛋白引起的,对健康没有影响。
误区二:
瘦子不会得高血脂。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等同于肥胖,似乎高血脂只是胖子的专利。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往往会忽略血脂检测。人的血脂水平和体型没有必然联系。
高血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和遗传有关。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肝病和胰腺炎。所以瘦子对高血脂也不能免疫。
误区三:
测试表上没有“箭头”是正常的。
高脂血症患者大多是在体检和验血时发现的,所以很多人特别关注体检结果中的胆固醇指标。在试卷上找不到“箭头”,他们就感到安全。
实际上,普通人群和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或者患有心肌梗死、中风的人群,血脂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这些人群的血脂目标值更为严格,应低于血脂检测单中的参考值,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低于100mg/dL或2.6mmol/L
40岁以上男性、更年期女性、肥胖、黄瘤、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其胆固醇指标不应仅参考化验单上的指标,而应控制在较低水平。而这类人作为患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应该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误区四:
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很多高脂血症患者没有特别的症状,就把血脂异常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以为短期内不会出大问题。其实,高血脂是心脑血管健康的“慢性杀手”。
高脂血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起三种疾病:一是心脏病,包括心脏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二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硬化引起的脑血栓、脑出血;第三,肾脏疾病,肾动脉硬化容易导致尿毒症。为了预防上述心脑肾疾病的发生,降血脂治疗不容忽视。
误区五:
血脂越低越好。
必须重视高血脂对血管的潜移默化的危害,但血脂越低越好。国外研究发现,血脂过低会增加肿瘤的发病率。因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科学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降低冠心病风险。因此,大多数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都主张将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100 mg/dL(2.6 mmol/L)以下。
以下几类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是长期吸烟者;二、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第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
误区六:
夏天吃得清淡可以不吃药。
很多患者觉得夏天天气热,吃得清淡,血脂就不会升高,从而忽视了正常用药。其实降脂药往往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降血脂;二是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动物实验和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降脂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
降脂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外,降脂药的增减要听从医生的意见,不要随意停药。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对高脂血症这种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也告诉你,很多情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不能把自己当成医生。身体状况一定要去医院就医,不能再了解病情再乱吃药,以免病情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